从翻译目的论看Nigel Wiseman的中医英译翻译思想
发布时间:2022-08-29 10:03:25
Nigel Wiseman的母语为英语,却多年潜心从事中医汉译英的工作。他不仅有大量的译著和论著,还有论文论述自己的翻译理论。这些对于我们研究汉译英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外国人的视角看汉译英,对汉译英理论的探讨,尤其对中医翻译理论上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拟从目的论的角度分以下 4 个方面来阐述他的翻译思想。 1 关于Nigel Wiseman翻译思想的简述作为一个有着深厚的语言学、翻译学、中医学基础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他潜心中医翻译十几年,在中医翻译方面有着大量论著,在中国及美国均有发行,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医翻译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一直为之努力的是如何在中医的英译中保持中医概念的整体性和独立性不被破坏。其一,在中医西传的过程中,中医并不能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需求而有所改变。而西方欲学习中医的人,也绝对无法经由一种“以其本身较为熟悉的知识系统将中医学重新过滤”的学习方式获得成功,西方人要学习中医,就必须真正进入中医的世界。“只有翻译者按照中医在汉文化中被接受的传统方式去看待中医学,并将中医忠实地翻译出来,才能为西方真正想学习中医的人士开启一条迈入中医的大道”[1]。其二,如果西方学习中医的学生和中医从业者想更好的学习中医,就必须学习汉语,才能真正进入中医知识的殿堂。否则只是学到了中医的片断,而对中医没有整体的认识。 2 Wiseman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2.1 翻译原则 来源导向的翻译原则。2000 年, Wiseman 以《Translation of Medical Terms-A SourceOriented Approach(中医术语翻译——来源导向方法)》为题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在该博士论文中系统论证了“来源导向”的中医术语翻译原则。认为来源导向的翻译方法应该是专业术语翻译的标准方法,目标导向的翻译方法比较适用于外行读者或其他领域的专家。当前的中医术语翻译的现实却是,目标导向的翻译方法广泛用于以专业读者为对象的中医文献翻译上。由于目标导向翻译无法精确并完整地反映出中医的详细内容,因此对于中医西传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害(2004 上海国际中医翻译会议)。除了他最经典的翻译:“风火眼”为“wind-fire eye”,而非西医化的“acute conjunctivitis”之外,笔者在此举另外一例说明。例如,以中医 “五色”和“五行”的关系举例阐述“源语导向”翻译法的重要性。“五行”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观。“五行”学说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用这五个字进行分类,阐述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五色”是对颜色进行的五行分类,将“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分别与“木、火、土、金、水”联系起来。中医学将“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用“五行”解释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翻译时,如不顾及这些相关性,就会使读者失去对五行相关性的联想[1]。比如他本人把“面色萎黄”翻译为“witheredyellow facial complexion”,保 留 了 yellow 这 个 字,就让读者联想到这个证候与脾土的关系,而有的译者选用表现颜色特征的sallow 来表示,那么五行与萎 “黄”的关联性就会失去,中医概念系统的完整性就无法保持。 2.2 翻译方法 Wiseman提出了中医术语翻译的 3个方法。一般语言名词(如身体,器官以及表示环境的词语:“风”“火”等)翻译成一般语言现有对应词。如, “心肝脾肺肾”,就用“heart, liver, spleen, lung, kidney”来表达;“风”“火”为“wind” “fire”。专门语言名词采用直译。如,“血海,命门,三焦” 分别翻译为“sea of blood, life gate, triple burner”。当以上两种翻译方法都不能产生合理的对应词时,就采用依据定义创造对应词或音译的翻译方法。如,“阴阳,气,蛊”分别翻译为“yin and yang/ yin-yang, Qi, Gu” 3 翻译目的论 3.1 翻译目的论 由 德 国 汉 斯·威 密 尔(Hans Vermeer)提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和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一样,是有目的的行为,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原则是翻译的目的(Nord,1997:27)。是译者根据翻译启动者的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读者情况,进行选择性表达的过程。翻译目的论认为,特定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该用意译,还是用直译,还是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方法;译文接受者,或者说译文的读者,是决定译文目的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翻译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3.2 翻译目的论的基本翻译类型 Nord 根据前人的关于目的论研究的成果,概括出两种基本翻译类型: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2]。文献型翻译,目的是在目标语中产生一种文献。这样的文献所进行的交际活动,是在源文化的环境下,通过源语篇,在源文化发出者和源文化读者之间进行的。文献型翻译可分为 4 种形式,侧重点各不相同。文献型翻译如下:①翻译功能:为目标语文化读者提供源语文化交际活动的文件; ②译文功能:元文本功能;③翻译类型:文献型翻译;④翻译形式:逐行翻译法,直译法,语文学翻译法,异化翻译法;⑤翻译目的:再现源语系统,再现源语形式,再现原文形式+内容,再现原文形式,内容+情景;⑥翻译的关注点:源语词汇结构 + 句法,原文词汇单位,原文句法单位,原文语篇单位;⑦ 例子:对比语言学,新闻文本中的引语,希腊和拉丁经典名著,现代散文。将这些方法相比较,显然,中医典籍应该和其他典籍一样,使用文献型的第3 种方法,即语文学翻译法(Philological translation)。通过大量脚注等手段对源语文化加以解释说明,既再现原文的形式,又再现原文的内容,帮助读者学习原文。 Wiseman所谓的源语导向翻译法很大程度上就是语文学翻译法,他对中医术语的翻译采用文义翻译加注释的方法。他提道:“一套翻译系统是无法仅在词汇列表中便能完全表述清楚的;它依靠的是所有解释中医术语及概念的文献。我们并不期望读者对(wind-fire eye)或(tortoise’s head)的定义进行(猜测)我们在文献中对这些概念反复作出了解释。我们决不留给读者猜测的余地”[3]。 4 从翻译目的论看Wiseman的翻译思想 4.1 从Wiseman中医翻译的目的来看 目的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个译文接受者群体为对象,使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具有某种功能。这就是翻译过程的目的性。目前,国外中医翻译的现状基本是这样的: ①学习中医的外国学生对汉语学习重视不够,妨碍了他们对中医系统深入的学习;②国外中医教材简化了中医知识信息,基本上没有翻译完全,保留中医原貌的英文中医文献,使得中医的信息大量丢失;③国外译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一个汉语术语有多种翻译方法,如“细”脉中的“细” 被翻译成“fine、thready、thin、small”等,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乱。这种情况下,一套反应中医原貌的文献翻译作品(original translation)是大家所期盼的,以便让大家有准可依。基于此种状况,Wiseman 采取源语导向翻译原则确立了一套系统的中医术语翻译。Wiseman 的中医翻译目的非常明确,他认为:“翻译者的任务,并不只是翻译出每一个术语名词,而是应该在翻译中保留中医概念系统的完整意象并将之传达与西方读者”[1]。无独有偶,另一位研究中医的外国人麦考尔 · 雅蒲也持与 Wiseman 相同的观点,她认为: “许多人认为如果应用西医化的翻译方法宣传中医,世界上会有更多的人承认中医,但是,如果中医一直应用西医化的翻译方法,就不能够很好的保留自身的特色,从而不能被世界正确的认识并接受”[4]。译 文 读 者 是 翻 译 传 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在 Wiseman 看来,“用到中医英文词汇的人多数是中医师、中医学生和中医教师等。对这些使用者而言 , 能精确代表中医概念并反映其文化历史背景的英文词汇最为实用”[5]。综上所述 Wiseman 的翻译目以及他心目中的译文读者对象,笔者认为 Wiseman的源语导向翻译方法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4.2 从中医语言特点来看 现代中医语言特点之一是,大量引用中医典籍语句,受到中医典籍语言的影响,含有大量古汉语词语、大量使用四字词组